在螢光顯微鏡上,必須在標本的照明光金相顯微鏡中,選擇出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以產生熒光,然後必須在激發光和熒光混合的光線中,單把熒光分離出來以供觀察。因此,在選擇特定波長中,濾光鏡系統,成為極其重要的角色。
熒光顯微鏡原理:
(A) 光源:光源輻射出各種波長的光(以紫外至紅外)。
(B) 激勵濾光源:透過能使標本產生螢光的特定波長的光,同時阻擋對激發螢光無用的光。
(C) 熒光標本:顯微鏡一般用熒光色素染色。
(D) 阻擋濾光鏡:阻擋掉沒有被標本吸收的激發光有選擇地透射熒光,在熒光中也有部分波長被選擇透過。 以紫外線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體發出熒光的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是在1931年在德國柏林由克諾爾和哈羅斯卡首先裝配完成的。這種顯微鏡用高速電子束代替光束。由於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短得多,所以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80萬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2納米。1963年開始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更可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
顯微鏡被用來放大微小物體放大鏡的圖像。一般應用於對生物、醫藥、微觀粒子等觀測。
(1)利用微微動載物台之移動,配全目鏡之十字座標線,作長度量測望遠鏡。
(2)利用旋轉載物台與目鏡下端之游標微分角度天文望遠鏡盤,配全合目鏡之址字座標線,作角度量測,令待測角一端對准十字線與之重合,然後再讓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標准檢測螺紋的節距、節徑、外徑、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檢驗金相表面的晶粒狀況。
(5)檢驗工件加工表面的情況。
(6)檢測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輪廓是否與標准片相符。
目前分類:工業機械與家電 (47)
- Mar 01 Tue 2016 11:55
熒光顯微鏡
- Mar 01 Tue 2016 11:52
顯微鏡分類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望遠鏡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顯微鏡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1]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有與光學顯微鏡相似的基放大鏡本結構特征,但它有著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自1938年Ruska發明第一台透射電子顯微鏡至今,除了透射電鏡本身的性能不斷的提高外,還發展了其他多種類型的電鏡。如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結合各種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可對樣品進行多方面的結構 或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深入研究。顯微鏡被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圖像。天文望遠鏡常用於生物、醫藥及微小粒子的觀測。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金相顯微鏡倍。
台式顯微鏡,主要是指傳統式的顯微鏡,是純光學放大,其放大倍率較高,成像質量較好,但一般體積較大,不便於移動,多應用於實驗室內,不便外出或現場檢測。
便攜式顯微鏡
便攜式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數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和傳統光學放大不同,手持式顯微鏡都是數碼放大,其一般追求便攜,小巧而精致,便於攜帶;且有的手持式顯微鏡有自己的屏幕,可脫離電腦主機獨立成像, 操作方便,還可集成一些數碼功能,如支持拍照,錄像,或圖像對比,測量等功能。
- Mar 01 Tue 2016 11:51
光學顯微鏡
它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天文望遠鏡子所首創。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微米。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視野顯微鏡一種具有暗視野聚光鏡,從而使照明的光束不從中央部分射入,而從四周射向標本的顯微鏡顯微鏡。熒光顯微鏡以紫外線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體發出熒光的顯微鏡。結構為:目鏡,鏡筒,轉換器,物鏡,載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壓片夾,反光鏡,鏡座,粗准焦螺旋,細准焦螺旋,鏡臂,鏡柱。
暗視野顯微鏡
暗視野顯微鏡由於不放大鏡將透明光射入直接觀察系統,無物體時,視野暗黑,不可能觀察到任何物體,當有物體時,以物體衍射回的光與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望遠鏡中明亮可見。在暗視野觀察物體,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於物體(標本)所在的位置結構,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變化。
相位差顯微鏡
相位差顯微鏡的結構: 相位差顯微鏡,是應用相位差法的顯微鏡。因此金相顯微鏡,比通常的顯微鏡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裝有相位板(相位環形板)的物鏡,相位差物鏡。
(2) 附有相位環(環形縫板)的聚光鏡,相位差聚光鏡。
(3) 單色濾光鏡-(綠)。
各種元件的性能說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動 90°,並且吸收減弱光的強度,在物鏡後焦平面的適當位置裝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須確保亮度,為使衍射光的影響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環形狀。
(2) 相位環(環狀光圈)是根據每種物鏡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轉盤器更換。
(3) 單色濾光鏡系用中心波長546nm(毫微米)的綠色濾光鏡。通常是用單色濾光鏡入觀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長,移動90°看直接光的相位。當需要特定波長時,必須選擇適當的濾光鏡,濾光鏡插入後對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環形縫的中心,必須調整到正確方位後方能操作,對中望遠鏡相位差顯微鏡的整體外形 就是起這個作用部件。
- Mar 01 Tue 2016 11:49
顯微鏡的發明過程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制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放大鏡•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制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顯微鏡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制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望遠鏡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天文望遠鏡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制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金相顯微鏡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 Mar 01 Tue 2016 11:45
顯微鏡的介紹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顯微鏡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1微米,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對顯微鏡研制,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放大鏡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望遠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人們第一次看到天文望遠鏡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金相顯微鏡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 Feb 01 Mon 2016 14:57
異形塑料瓶帶來的“麻煩”
我們都知道,塑料瓶的生產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吹瓶模具。塑膠異型押出因此,對於塑料瓶廠家來說希望塑料瓶的外觀規格能夠盡量一致,這樣就不必開模,能夠大量的節省成本支出。不過,這顯然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塑膠押出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於商家來說,自然也希望包裝能夠脫穎而出,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對於塑料瓶的設計也就是五花八門,市場上我們也能看到各種樣式的塑料瓶包裝,有很多未來吸引眼球,還設計成了異形瓶。
對於異形塑料瓶,它對於豐富包裝市場作用明顯。不過異形塑料瓶也會帶來很多的“麻煩”。首先,我們上面提到的異形塑料瓶會涉及到新開模具,這無疑會增加成本,需要更多的資源。其次,異形塑料瓶因為形狀原因,在運輸上更不利於堆碼,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運輸和物流成本。最後,異形塑料pe管瓶在回收上也不利於傳統的規範操作,增加了回收難度。
不過這些對於想突出包裝廠家來說,應該都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的,異形塑料瓶只會越來越abs管多、
- Jan 21 Thu 2016 13:36
不同品種的PE管特點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