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陷阱之一:進口一定比國產好

  中國的老百姓鋼琴收購有一些很奇怪的定勢思維,比方說:愛吃補藥,越有錢越愛吃;再比方說,鄙視“崇洋媚外”,卻又喜歡外國產品。這些定勢思維的形成有歷史原因,中國從鴉片戰爭開始,達官貴人不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顯偏低,解放前平均壽命只有35歲,缺醫少藥。洋人的東西代表著高技術、好質量,同時買洋貨還有“老紙不僅有錢,老紙還很有文化”的裝逼的光榮感。然而,經過全球幾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之後,中國制造已經開始逐漸擺脫“質次價低”的標簽;在鋼琴行業,中國制造的產品也逐漸行銷全球並獲得好評。據國家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鋼琴總產量365903架,其中出口鋼琴35952架,占據世界鋼琴總產量的60%左右,中國制造的鋼琴,不僅走出國門,還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廣州珠江鋼琴不止是全球銷量第一,同時也獲得美國權威機構MMR最佳聲學獎和美國權威組織NBMM特別貢獻獎,海倫鋼琴在北美獲得良好反饋。隨著全球第三次產業轉移,許多外國企業為了尋求更低的人力成本和更好的當地優惠政策,在越南、印尼等地建廠。必須要認識到的是,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距離中國有一定的差距,生產能力與中國持平甚至更低。以印尼為例,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的數據,2014年從印尼進口鋼琴20371台,平均每台進口價格在8000元左右。因此,一概而論進口一定好於國產,這是不符合當今現實情況的。

  陷阱之二:2-3萬買德國琴

  很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些琴行的店員會非常熱情的向他們推薦某洋名字的品牌,告訴他們這個品牌源自歐洲(大多數是德國),動不動就是幾百年歷史,亞洲和國產的琴都不行,要買就買德國琴,這個琴原價多少,現在可以給你打折(折扣往往還比較低),成交價在2-3W左右。不少消費者因此而動心。就實際情況來說,鋼琴的確起源於歐洲,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例如施坦威、貝森朵夫、貝希斯坦,舒密爾等也的確在歐洲生產,它們的品質也絕對稱得上世界一流,可是人家的價格,也是世界一流啊鋼琴收購。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德國人工極貴,一台德國原裝進口鋼琴,成本加關稅,最少也要8W左右。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2-3W絕對買不到德國琴!2-3W絕對買不到德國琴!2-3W絕對買不到德國琴!目前國內的所謂德國琴,大多數是國內的廠家(有的甚至廠家都不是),在國外購買一個瀕臨倒閉的鋼琴品牌,在國內生產,加上洋名,美麗的宣傳廣告,漂亮的裝修,齊活。造假,就是這麼簡單!

  陷阱之三:鋼琴聲音越亮越好

  鋼琴源自歐洲,最先不是作為獨奏樂器存在,而是為教堂唱詩班作伴奏用,因此要求其聲音的特征是純淨,柔和而富於變化,被譽為“天使之音”。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聲音大、聲音亮,正規大廠的鋼琴正是按照上述特征以歐洲為楷模進行科學設計和制作,鋼琴搬運許多不正規小廠的雜牌鋼琴,共鳴、音質都很差,為掩蓋這些致命缺陷,廠家就向榔頭滴加過量的增硬劑使得聲音變得很脆,很亮,並誤導消費者認為:這才叫音質華麗,共鳴好。消費者把這種琴買回家,越彈越覺得刺耳、聒噪、根本彈不出甜美、圓潤、動聽的聲音來。

  陷阱之四:琴越高,聲音越好

  很多消費者簡單地認為琴越高,琴弦就越長,音板就越大,所以聲音就越好。 實際上,不同廠家的兩台琴,即使琴高,鋼琴調音弦長,音板大小完全一樣,其聲音品質的差距仍可能大。因為,除了弦的長度及音板的大小外,琴弦的排列尺寸,弦枕的高度,弦碼的曲率,厚度,定位,音板的弧度和有效振動區,榔頭敲擊琴弦位置的距離等等關鍵數據,稍有差池,就會有“差之毫釐,矢之千裡”的效應,更何況琴弦和音板的材料還有千差萬別,工藝水平也參差不齊。

  正規大廠有專門的技術部門對上述音源及共鳴系統,進行反復的采樣,計算,分析和對比實驗,以確定設計方案,並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校正和完善。而不正規的小廠,只是把四處購買來的配件,拼裝在一起,這拼裝出來的鋼琴,配件尺寸不准確,彼此不能配套,即使把琴做得再高也沒有用。為了糊弄消費者,有些產品竟然號稱是“德國大師設計”的底細,才發現純屬虛構。客觀地講,在選購鋼琴時,如果涉及到琴的高度,較准確的理解是:在同一廠家,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鋼琴中,較高的琴應該比較矮的琴聲音好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鋼琴
    全站熱搜

    Ziwn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